
新闻 凝血
凝海拾贝:SCT 试剂的“神通妙用”
2022/02/23 - 中国

SCT 试剂的“神通妙用”
--改良的排除狼疮抗凝物干扰的内源凝血因子活性检测法
作者:乔艳
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审稿人:吴俊
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
前言
众所周知,临床上凝血因子活性测定通常采用一期法,即将稀释后的待测血浆与乏因子血浆混合后进行 APTT/PT 检测,检测结果与待测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活性呈负相关。其中 APTT 试剂由于激活剂的不同而对内源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这就意味着,凡是能对 APTT 产生严重干扰的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到内源凝血因子活性的结果。那么问题来了,当患者血浆中存在狼疮抗凝物(LA)时,内源凝血因子的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呢?如果受到影响,我们又该怎样消除 LA 的影响,获得真实的凝血因子水平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看个病例。
案例经过
患者 4 个月前体检发现输尿管占位性病变,之后尿路造影检查显示泌尿系梗阻积水,左肾结石。输尿管占位病变已经影响到肾脏功能,为尽快手术,该患者以 “左侧输尿管占位性病变”入院。术前检查发现患者凝血功能异常,PT 稍有延长、APTT 明显延长。
患者术前 PT,APTT 明显异常,需要查明原因才能进行手术。首先我们通过和临床医生沟通排除可能的药物干扰,随后和护士站采血人员确认患者抽血过程顺利,无标本分析前影响因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 PT,APTT 延长呢?我们首先选择了最简单的 APTT 纠正试验对 APTT延长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APTT 即刻纠正试验及温育后纠正试验结果均为不纠正,考虑患者凝血因子不缺乏,存在抑制物的可能性大。我们建议首先为患者加做 LA。和临床医生沟通后,临床医生要求同时进行凝血因子活性检测。
我们采用两种不同检测原理的方法进行 LA 测定,结果均为强阳性。但同时患者内源凝血因子 XII,XI,IX,VIII 检测结果异常偏低,与APTT纠正试验结果矛盾。为排除干扰,我们加做了因子平行试验。经过连续倍比稀释,我们发现 FVIII,FIX,FXI,FXII 因子的活性都有所回归,曲线图也提示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存在抑制物干扰。那么,此时提示的抑制物究竟是 LA 还是凝血因子特异性抑制物呢?一时间难以辨认,因为两种抑制物对应着完全相反的临床结局。而且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是否支持手术操作,我们无法给临床医生明确的答复。
为进一步查明原因,我们查阅文献,寻找新方法,惊喜地发现武汉同济医院检验科唐宁老师发表的文章,用商业 SCT-C(Silica Clotting Time Confirm)试剂替代传统 APTT 试剂可以消除体外试验时 LA 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影响,所以我们也尝试使用 SCT-C 试剂进行内源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经过不断尝试,通过改良的 SCT-C 内源凝血因子测定法,我们获得的内源凝血因子结果全部恢复正常水平。此时反推:用常规筛查 APTT 试剂检测凝血因子活性及因子平行试验均可能被强阳性的 LA 影响,获得的结果不能作为临床诊疗的依据。医生结合改良法凝血因子结果及患者以往的手术经历,行手术切除占位病变,手术顺利,未出现术中异常出血,术后恢复良好。
案例总结
LA(+)患者在临床上常有血栓倾向,出血较罕见,而实验室检测 APTT 时多数明显延长,然而延长的 APTT 也会导致检测的内源凝血因子活性偏低,此时凝血因子的虚假偏低会误导临床考虑出血风险。相互矛盾的结果指向不同的临床结局,临床医生将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我们有必要确认因子活性的真实水平,帮助临床医生指明方向。
因子平行试验可以通过稀释,在一定程度上排除肝素、LA 或特异性因子抑制物等干扰因素,但是当抑制物强阳性时也不能完全纠正抑制物在因子测定中的干扰。免疫法或发色底物法通常可以避免抑制物的干扰,但在常规实验室并不常用。我们使用的 SCT-C 试剂是一种商业试剂盒,易于获得。唐宁老师提供的“改良的 SCT-C 内源凝血因子测定法”操作简便,可以快速帮助实验室消除 LA 的影响,获得真实凝血因子水平,指导临床诊疗。
知识拓展
狼疮抗凝物 (Lupus anticoagulants, LA) 是一组能与磷脂结合的抗磷脂抗体,可导致体外磷脂依赖的凝血试验时间延长,但在体内 LA 可以通过上调组织因子表达、激活血小板和补体以及抑制蛋白 C 等途径促进血栓形成。
凝血因子的平行试验可以通过稀释排除肝素、 LA 或特异性因子抑制物等干扰因素。检测系统通过 3-4 个稀释度进行凝血因子的活性检测自动生成分析曲线,通过判断不同稀释度的实测曲线和定标曲线是否平行判断是否存在干扰物。如实测曲线与定标曲线不平行,说明可能存在干扰物影响。
本文作者
乔艳
医学博士,主管技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临检组组长。
中国老年医学检验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体液学组委员。
主要从事出血与血栓性疾病诊断、体液检验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院校级课题等多项,发表 SCI 及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本文审稿人
吴俊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副教授,硕士导师,北京积水潭医院检验科主任。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血栓与止血组长,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第十届委员会血液体液学组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副会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现场快速检测 (POCT) 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血液学组副主任委员),北京临检中心血栓与止血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委, 北京检验学会常委/血凝学组长,北京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委员会常委/秘书。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临床检验杂志、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JTH 等杂志编委及审稿。参编、副主编著作 6 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50 余篇。获得多项研究基金。
参考文献
[1] Ning T, Yin S. An Easy Method to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Lupus Anticoagulants in the Coagulation Factor Assay[J]. Clinical Laboratory, 2016, 62(1+02/2013):1363.
[2] Devreese K, Groot P, Laat B D, et al. Guidance from th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for lupus anticoagulant/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J].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2020, 18.
[3]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委会.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操作流程及结果解读中国专家共识 [J]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 44(8) : 690-697.
更多内容,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werfenchina@werfen.com
电话: +86-10-5975-6055